發音訓練是聽障兒童學習有聲語言的基礎,聾兒過去聽不到聲音,從沒說過話,發音器官得不到鍛煉,出現了不靈活、不會用,甚至僵化現象,要想讓聾兒學會說話,說清楚話,就必須對聾兒進行發音訓練。
• 發聲障礙是指響度、音調、音質等方面的異常。
• 響度異常主要包括響度過強、響度過弱和響度單一等。
• 音調異常主要包括音調過高、音調過低和音調單一等。
• 音質異常主要表現為嘶啞聲、粗糙聲和氣息聲。
• 發音訓練可以分8個部分:
①呼吸訓練;②舌部訓練;
③唇部訓練;④鼻音訓練;
⑤嗓音訓練;⑥音素訓練;
⑦拼音訓練;⑧四聲訓練。
一、呼吸訓練
聲音是由呼出的氣流沖擊聲帶產生的。沒有氣流沖擊聲帶,聲帶就不會發出可以聽得見的聲音,所以氣流是聲音的原動力。氣流強弱的變化與聲音的響亮程度,字音的清晰程度有密切關系。要讓聽障兒童說清楚話,首先必須進行呼吸訓練,學會運用呼吸,控制氣流。自然呼吸與語言呼吸不同,語言呼吸的訓練方法包括深呼吸訓練和聲氣結合訓練。
二、舌部訓練
舌頭是發音器官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口腔器官中最靈活的部件。在發音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聽障兒童由于聽力損失,語言發展受到障礙,舌頭運動幅度不大,舌肌僵死,轉動不靈活,說話時跟不上語言節拍的速度,有的字音就發不出來,或是發的不準確,因此,聽障兒童的舌部鍛煉十分重要。
三、唇部訓練
我們說話時,嘴唇可圓可扁,可嘬伸,這些不同的運動,產生不同的聲音。語音正確與否和雙唇有極大關系。聾兒在發音和說話時,嘴唇不用力或不活動,或者嘴唇位置擺放不對,都可導致發音含糊不清,為了避免產生這些毛病,我們就必須對聾兒進行唇操訓練。
四、鼻音訓練
鼻音訓練主要讓聾兒體會氣流從鼻子通過的感覺,為發好鼻輔音打下基礎。鼻腔主要用來發鼻輔音,需要雙唇、舌頭、硬腭、軟腭等發音部位參加,鼻腔的作用是使氣流通過。
五、嗓音訓練,音素訓練
嗓音訓練首先要從發好α、o、e、i、u、ü開始。為啥呢?這是因為這6個元音是普通話語音最響亮的部分。如果這6個元音發得響亮、清晰,孩子發好每個字音也就有了初步保障。在進行嗓音訓練時,家長要教給聾兒正確的口型和準確的舌位,要引導孩子大聲而準確的發音。
我們說的每句話,都是由音節所組成的。音節是語音的自然單位,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音素是語音中分析出來的最小單位,一個音節可能只有一個音素,如“鵝”。也有的音節包含兩個、三個或四個音素,如:“我”就有w與o兩個音素。音素訓練直接關系著聾兒語言的清晰度,要想讓聾兒學會說話,說清楚話,就必須從音素教起。
六、音節拼讀
拼讀就是按照漢語普通話音節構成的規律,把聲母、韻母急速連續讀合,并加上聲調而成為一個音節的過程,拼讀要領是:“前音(聲母)輕短后音(韻母)重,兩者相連猛一碰”。
七、聲調訓練
漢語普通話中有四種聲調,包括輕聲,它們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也可叫一聲、二聲、三聲、四聲。標記符號分別是陰平“一”,陽平“/”,上平“∨”,去聲“\”。
四聲訓練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在教孩子四聲訓練時,存在一個有易到難的過程,可先教一聲,然后再過渡到二聲、三聲。2、四聲訓練要和拼音緊密結合起來,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3、聲調訓練時,要按聲調符號的特點,用手勢加以指揮,象唱歌一樣,第一聲手平揮,第二聲手上揚,第三聲首先下滑在上揚,第四聲手下劃。這樣配以動作孩子練習起來情緒高,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