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聾兒康復
-
初有聾兒家長應如何面對?
時間:2012/10/30 9:45:59 作者:音特通聽力 來源:音特通聽力 查看:132 評論:0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每對年輕的父母都希望能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加之計劃生育工作的廣泛實施,父母們對孩子的期望值也隨之提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們普遍的心態。然而,當孩子被確診為耳聾時,對父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對他們的心理和行為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家長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理智的還是非理智的,對聾兒聽力語言的康復和前途至關重要。常見的家長心態有以下幾種:
。ㄒ唬├碇切 面對聾兒,他們傷心、難過、痛不欲生,甚至懷疑醫生的診斷,但他們能夠較快地冷靜下來,改變自己的做法,去醫院或康復機構檢查,認真聽取醫生的診斷和建議,盡早地為孩子選配適合的助聽器,并積極配合醫務人員、語訓機構的老師,使孩子盡早進入聽力語言的康復階段。這類理智型家長,以他們的愛心和毅力,科學地對孩子進行聽力訓練,走上了一條艱辛的聽力語言康復之路。他們當中有的為此改變工作、職業,犧牲所有的節假日,有的甚至辭去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以百折不繞的信心對孩子進行無數次的聽力語言培建,終于使他們的孩子像正常兒童一樣成長起來。這類家庭中的聾兒,有很多都進入正常的小學、中學學習,他們完全或基本上融入了主流社會。他們的父母因自己的奉獻使孩子聾而不啞倍感自豪,也因此成為很多聾兒家長學習的榜樣。這類家長一般心胸豁達、意志剛毅,能成熟地看問題,理性地面對挫折,通過不斷的努力來改變不幸局面,戰勝挫折。
(二)非理智型 一些聾兒家長在孩子被確診為耳聾后表現為遷怒他人、攻擊、倒退、自責、冷漠、否認、固執、焦慮等等行為。這類消極或對抗的心態和行為對聾兒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1、遷怒他人,以粗暴的方式對待不幸:少數家長因為孩子耳聾這一打擊,夫妻間會出現互相責備,推卸責任,這類夫妻有的會因此提出離婚,有的把聾兒推給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撫養,個別喪盡良心的父母甚至會遺棄孩子,使本來已遭不幸的孩子雪上加霜,處于更加不幸的境地。
另有些家長當孩子被告知耳聾時,會遷怒、攻擊于他人。有的家長聽其診斷后,不相信其事實,對經治醫生大發雷霆,甚至連報告單都不拿就走人。
2、倒退、盲目再生育:有些夫妻發現孩子耳聾后,不是積極診治,查明原因向有關醫務人員及專家進行遺傳咨詢,而是盲目地再生育。他們用這種與年齡不相稱的幼稚方式應付挫折情境,由于缺乏基本的優生知識,結果再生育又是聾兒,給家庭造成極大的痛苦。例如,河南一對夫妻的3個兒女中,有2個是聾孩子。第一胎生的是女孩,2-3歲后因為不會講話發現是耳聾,很快又生了一個女孩。1歲多時孩子會說話了,父母想兩個女兒中有一個是聾啞,一定要再生個男孩,2年后果真生了一男孩,2歲后仍不會說話,一查又是耳聾。由于家庭經濟困難,人口多,2個孩子都沒有給配上助聽器。
3、負罪、自責心理:父母面對自己的聾孩子,有的會有很深重的負罪感,不能正確面對孩子耳聾的現實,認為孩子耳聾是對自己的一種懲罰、報應,是自己的過失,往往沉浸在深深的自責當中。例如,有一位母親得知孩子耳聾后,終日以淚洗面,后悔自己不該結婚、不該生小孩,幾次抱著孩子想結束生命。由于他們都帶著深重的內疚心理,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一味地溺愛孩子,表現為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時時事事依著孩子的意愿,給予過分的照顧和遷就,結果導致了孩子膽小、嬌氣、任性、依賴性強、不尊重別人,甚至發生攻擊行為。這種不良的個性特征加大了配戴助聽器后聽力語言康復訓練的困難。
4、盲目求醫:到目前為止,對各種原因造成的感覺神經性耳聾還沒有好的醫療治愈辦法,盡早地選配助聽器是明智的做法。但有一些家長聽不進醫生的忠告,當孩子已被確診為感音神經性耳聾后,他們固執地、徒勞地到處求醫。他們道聽途說,輕信一些虛偽廣告(如:扎針、氣功、服藥等),結果耗費了精力,花費了錢財,貽誤了孩子盡早配戴助聽器學習語言進入有聲世界的時機。當意識到這一點時,一切都是徒勞的,又追悔莫及,恨自己當初的錯誤做法。例如,有一位聾兒家長在女兒一歲半時發現孩子聽力障礙開始求治,在近兩年的時間中花了4萬余元,從南京到上海,再到北京....到處求治,一心想醫好女兒的病,結果毫無效果,直到孩子4歲時才給試戴助聽器。經過近一年的語訓鍛煉,孩子學會了說簡短的話,家長才非常后悔當初沒有聽醫生的忠告,及時給孩子戴上助聽器。由于他們的固執行為,使孩子喪失了聽力語言康復的最佳時期。
5、否認、不敢面對現實:一些家長在孩子被確診為耳聾時,從心理上不能接受這個殘酷事實。這些家長出于個人的自尊心或是為了逃避痛苦,不愿意承認孩子耳聾這一事實而自欺欺人持否定態度,用一些不正確的理由對孩子耳聾這一事實自圓其說:"這是不可能的,我家從來沒有過聾啞人,這怎么能聾呢?","孩子一點不聾,他只是說話遲點",結果是延誤了孩子早期配戴助聽器、早期進入聽力語言康復的時機。有些聾兒父母當醫生問及家族史時,妻子或丈夫不愿意承認或讓對方知道自己家族中有聾啞人史,擔心對方知道后會指責或由此導致家庭分裂。這種原因也就影響了孩子耳聾原因的確診。
6、焦慮、急于求成:有些父母花很多錢給孩子選配助聽器后,一心急于不成,以為孩子戴上助聽器后自然而然就象其他同齡兒童一樣會說話了,忽視了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聽力語言訓練,這些家長往往因為急于求成而喪失了對孩子進行聽力語言恢復的信心。因此孩子盡管戴上了助聽器,還是不會說話。
家長在如何面對聾兒這一現實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1、早檢查、早求醫:當家長發現孩子有耳聾癥狀時,應立即帶孩子上醫院檢查,仔細地聽起醫生的忠告,極早地為孩子選配助聽器,早進行聽力語言訓練,使孩子盡早融入主流社會。
2、結合聾兒的心理特點,注意個性培養:因為聾兒生活在一個近乎寂靜的世界中,這使他們與正常生活環境疏遠,與健全人們之間出現感情隔閡,因此他們會感到孤獨、畏懼,有的甚至會出現與健全兒童不同的心理變態。這時家長的行為舉動都會引起聾兒的心理變化。所以,家長要有耐心地鼓勵孩子,把聾兒當成健全的孩子來培養、教育,不要怕這怕那,過分地呵護孩子,而是要多想想孩子能干什么,創造條件讓他們去探索,去實踐,讓他們走出家庭,與其他兒童交往、溝通,逐漸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3、耐心地對孩子進行語訓:孩子戴上助聽器后,不是立刻就會說話,因此家長要有耐心和愛心,仔細觀察孩子在聽力上的每一點細微變化,充分利用他們正常的視覺、觸,覺對其進行聽力語言訓練,當孩子有了一點點進步時都應給與適當的鼓勵,以強化孩子的進步,提高孩子學習語言的信心。
4、家長應有積極的心態:很多家長在得知孩子耳聾后,痛不欲生,整天在孩子面前痛哭流淚,傷心;有的家長會因此脾氣暴躁,經常在孩子面前爭吵,因為聾兒的觀察力強,父母的情緒,臉色的變化都會引起聾兒的心理變化。家長要學會排解自己的憂傷,樹立成功的信心,多走訪成功聾兒的家長,和這些家長交流,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看看其他聾兒戴上助聽器后是怎樣學會說話、怎樣進入正常學校的。目前,越來越多的聾兒已經康復,這一事實證明,只要家長持之以恒地做出努力,在醫生、老師以及全社會的關心與支持下,絕大多數聾兒將聾兒不啞,融入社會主流,成長為獨立自主,對社會有用的人。
- 相關文章
-
-
11-12如何固定耳道式助聽器?
-
3-30如何讓用戶把助聽器從抽屜中拿出來?
-
10-11如何教聾兒說話
-
6-26抓緊零到三歲,讓聾兒學會說話
-
6-18北京聽力協會會長萬敏做客《大公訪談》
-
6-18瀘州貧困聾兒家庭若需幫助 請速報名
-
2-7怎樣巧選聾兒助聽器?
-
12-5聽力損失的程度是如何劃分?
-
11-18兒童如何選配助聽器
-
11-18孩子佩戴助聽器后的反應家長要密切關注
-
- 相關評論
- 本類更新
-
-
2-15兒童聽力測試指南
-
11-26兒童測聽四大誤區
-
8-3經驗分享:幾個比較典型聲母的發音方法
-
4-18小齡孩子在家如何語訓
-
1-29有助于聾兒學習語言的基本方法
-
1-14嬰幼兒在佩戴助聽器后家長做哪些工作?
-
10-11如何教聾兒說話
-
10-11寫給聾兒爸爸媽媽:要正視自己的孩子
-
6-26抓緊零到三歲,讓聾兒學會說話
-
6-21除了助聽器,還有哪些可以幫助聽障兒童的輔聽器具?
-
- 本類推薦
-
-
11-10怎樣保護兒童聽力?
-
11-7聾兒家長學校要完成哪些任務呢?
-
6-29耳聾對語言發展有何影響
-
4-17聾兒助聽器的適應性訓練
-
4-17如何進行鼻音訓練?
-
4-17什么是舌頭鍛煉操?分哪幾步?
-
4-15小兒主觀行為測試方法介紹
-
- 本類排行
-
-
2-15兒童聽力測試指南
-
1-14嬰幼兒在佩戴助聽器后家長做哪些工作?
-
9-27如何訓練新生寶寶的聽覺能力
-
8-3經驗分享:幾個比較典型聲母的發音方法
-
4-18小齡孩子在家如何語訓
-
11-13如何來培養聽障兒童的聆聽能力呢?
-
1-29有助于聾兒學習語言的基本方法
-
11-26兒童測聽四大誤區
-
1-7《“七彩夢行動計劃”聾兒(人工耳蝸)康復救助項目》康復評估及填報要求
-
11-22關于漢語語音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