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兒的言語、心理、智力3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任一方面的遲滯無疑會影響其他方面的健康發展。在影響聾兒健康心理發展的諸多因素中,聽覺障礙無疑是造成孩子異常心理問題擴大化的因素,還有繼之而來的語言交流障礙和其他有害因素。 聾兒的心理與行為發展障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情緒發展障礙:由于聽力損失的影響,聾兒對外界事物的認識和了解有著明顯的缺陷。對語言的理解有著正常人想像不到的困難。1個平均聽力損失55分貝以上的聾兒,在語言交流中會錯過絕大部分的語言信息。大多數聾兒的語言發育相當遲緩。相反,聾兒的想像力非常豐富,觀察力也敏銳。在對語言的理解上,聾兒往往借助唇讀來捕捉語言信息。視覺補償在聾兒的認識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常常集中精力用眼睛來觀察,所以他們常常表現為異常的安靜和沉默。聾兒由于聽力和語言的障礙,在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上有一些困難。他們常常會感到不被理解,不被周圍環境所接納。在對其他人或某一件事的理解上,他們明顯地不夠敏感,甚至有一些困難。如果這些困難長時間沒有被周圍環境所理解,甚至受到一些指責,逐漸地就會出現情緒發展障礙。
心理需要障礙:很多聾兒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聾兒由于聽力語言的障礙,更需要情感上的交流,一些聾兒有較明顯的固執創造性的表現,可與情感交流缺乏有關。
有沖動的行為:表現在缺乏父母關懷的家庭,聾兒的沖動性行為表現得很明顯,可能是聾兒希望借此引起父母的關懷。
社會交往困難:聽力語言障礙會妨礙社會交往,聾兒往往難于結交同齡的正常兒童,愿意留在家里自尋樂趣或選擇其他聾兒交往。這樣會使他們同正常兒童進一步疏遠,從而產生自卑心理,缺少自信心,情緒不穩定,容易發脾氣。
學習障礙:聾兒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教育問題,他們在學習上有正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除了聽力語言方面的障礙外,還有明顯的注意力缺乏表現。由于他們需要非常專注地聆聽和觀察,因此容易疲勞,常常會有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渙散和反應遲鈍的現象,對學習沒有興趣,甚至厭學。
聾兒的心理有其特殊性,一些聾兒對成年人存有戒備心理。作為家長,必須善于觀察,并運用聾兒易于接受的方式和手段探索他們的內心世界。用他們所喜聞樂見和易于理解的方法與其進行交流。家長也應該充分理解聾兒所面臨的各種困難,同時也應認識到聾孩子也同正常少年兒童有著一樣的認識、情感和意志。聾兒家長應注意造就一個關懷、理解孩子的環境,不要輕易對孩子的性格、行為下定義,不要輕易對孩子發脾氣。應當多鼓勵他們同正常兒童交往,培養他們的社會認同感,在家中避免溺愛和無原則的遷就,更不要忽視對聾兒的關懷和愛護。家庭成員要有意同聾兒多做一些語言交流同聾兒做游戲,進行一些必要的戶外活動;也要十分注意培養同他們的情感交流,多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愛心,同時注意培養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面對挫折的勇氣和克服困難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