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聾危害:會使老人不自覺減少與他人交談、交往的主動性,從而使性格走向孤僻怪異,導致老年癡呆癥發(fā)病幾率增加。
欣賞曼妙的音樂、傾聽別人的訴說、分辨高低起伏的響聲……獲取聲音,這是人類與他人交流、感受豐富世界的重要途徑。然而,一些人卻因先天或后天甚至年齡老化的原因,生活在遺憾的無聲、弱聲世界。
“據(jù)世衛(wèi)組織估算,全球約有輕度聽力損失者近6億,中度以上的聽力損失者2.5億。我國有聽力障礙殘疾人達到2000多萬,居各類殘疾之首。其中60歲以上老人聽力障礙者約有三成,但很多都沒得到其本人、配偶以及子女的重視。”今天是3月3日全國愛耳日,武警廣東總隊醫(yī)院耳鼻咽喉中心胡海文副主任醫(yī)師表示,聽力明顯下降的老人應到專科就診,否則可能走向耳聾,甚至患上老年癡呆癥。
年滿60 三成老人聽力下降
根據(jù)調(diào)查顯示,全國60歲以上的人口有1.34億,其中30%以上的老年人有聽力障礙。“但真正意識到自己聽力下降的老人只占非常小的比例,很多是在看其他耳鼻喉疾病時‘順帶’被檢出的。”胡海文表示,對于聽力下降,大部分老年患者的第一反應是:“人老了嘛,耳朵不好是正常的。”
“人老了,耳朵不好確實屬于正常。”胡海文解釋,隨著年齡增長,人類身體各部位器官的功能作用都會不同程度、不同速度產(chǎn)生衰退,“其中就包括五官,如眼睛視力下降、耳朵聽力障礙、鼻子嗅覺變差、舌頭嚼不出味。”他說。
專家介紹,當年滿60歲以后,大約有三成老人會對高頻的尖細聲產(chǎn)生聽力困難;到了80歲左右,50%~70%的老人高頻聽力損失嚴重。“這是一個緩慢、難被察覺的過程,如果任其發(fā)展,很可能導致老人不止是高頻,包括中、低在內(nèi)的全頻聽力都迅猛下降,最終走向耳聾。”
老人耳聾的另一大威脅在于,其會使老人不自覺減少與他人交談、交往的主動性,從而性格走向孤僻怪異,導致老年癡呆癥發(fā)病幾率增加。
“一旦家人或患者自己感覺到聽力明顯變差,應及時到專科就診,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剔除生活中損害聽力相關(guān)因素,或能有效減緩、阻止其進一步變差,或是部分挽回聽力。”胡海文說。
專家支招
老人如何預防耳聾?
專家介紹,對老年人而言,耳聾發(fā)生往往并非單純?nèi)梭w生理功能衰退的結(jié)果,很可能是環(huán)境中各種不利因素作用的產(chǎn)物。老人如何在生活中有效預防耳聾?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杜絕噪音損害:在噪音環(huán)境中久待,老人的聽覺器官必須被動持續(xù)處于興奮狀態(tài),容易導致疲勞,長此以往,或使聽覺細胞萎縮,從而導致聽力障礙出現(xiàn);
慎用耳毒性抗生素:專家表示,臨床很多藥物都會對正常聽力產(chǎn)生危害,如常見的抗生素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阿司匹林也有此風險。
專家建議,年滿60歲以上的老人,采用以上藥物時務必遵醫(yī)囑,不要一次過量,或者服用時間過長,可與其他藥物交替使用,一旦感覺聽力出現(xiàn)下降應立即反饋給醫(yī)生,并做適當用藥調(diào)整;
注意保護耳朵:專家指出,老人切忌勿用尖銳硬物、不潔凈物體挖耳,否則很可能出現(xiàn)傷口感染,從而妨礙聽力。一旦耳朵進水要想辦法讓積水流出;
少沾煙酒:煙酒過度都可能損害聽神經(jīng)以及神經(jīng)中樞,還可能使得血運異常,從而導致輸往內(nèi)耳的血供不足,從而嚴重影響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