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測試分為主觀測試與客觀測試兩類。通過聽力測試了解人聽力損失的程度,聽力損失的性質(zhì)及病變的部位,了解人的聽覺功能是否正常。“聽力”與“聽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聽力”是指人聽取感受聲音的能力,人只要大腦和聽覺器官發(fā)育正常,“聽力”是先天具有,而“聽覺”則是對接收感知的聲音的分析、理解、綜合的能力,“聽覺”能力是后天習得的,換句話講聽到了聲音并不等于理解了語言,因此要全面準確了解一個人的“聽力”、“聽覺”狀況,主觀測試(言語測聽)和客觀測試都是必不可少的。
主觀測聽是讓受試者對所聽到的聲音信號進行主觀表達,或是測試者通過受試者的聽覺行為加以判定,兒童的行為測聽就是常見主觀聽力測試的方法之一,剛剛出生3個月內(nèi)的嬰兒對聲音的反射是一種聽性反射的表現(xiàn),如常見的驚跳反射,吸吮反射,瞬目反射等。聽性反射屬皮層下中樞活動,不受大腦皮層的支配,到了4~12個月,大腦的發(fā)育逐漸開始,嬰兒開始出現(xiàn)如聽到聲音微笑、動作停止等聽性行為反應,3~5歲的正常幼兒喜歡接受游戲測聽的方法。5歲以上兒童或成年人就可以按測試者的指令用舉手、按鈕的方式對測試聲音有無加以表達。常用的主觀測試的方法包括:純音測聽、聲場測聽、玩具測聽、篩選儀測聽、言語測聽等。主觀測聽由于是靠主觀加以判定的測聽,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諸如心理因素、精神智力因素、環(huán)境因素、身體因素等,測試者要更講技巧,力求測試準確。
客觀測聽無需受試者配合,不受主觀意識的影響。成年人可在清醒狀態(tài)下進行,兒童需要使用睡眠藥物入睡后才可進行測試,客觀測聽可對耳聾的性質(zhì)、部位及鑒別診斷提供依據(jù)。目前常用的客觀測聽包括:聲導抗測聽、腦干電反應測聽、耳聲發(fā)射、多頻穩(wěn)態(tài)誘發(fā)電反應測聽等。